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论析

黄蓉生 石海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03-12








作者简介:黄蓉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海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摘要]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实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价值。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理论逻辑在于,二者目的相通、思想贯通、内容融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特别目标取向,以课堂主渠道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以网络主阵地推动融入的技术创新,以实践平台谋求融入的丰富多样,以教师主导性确保融入的质量上乘。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育人价值;理论逻辑;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P2)“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P2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肩负着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2](P198)必须用好党的历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发挥好党的历史这位“最好的老师”的育人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党的宗旨,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成长成才的目标取向,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这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课题。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彰显鲜明育人价值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唯有把握和遵循这些特点、规律,才能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1](P26)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正是把握和遵循党史学习教育特点、规律的要求与体现,有助于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

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来看,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场重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实践活动,也是一场覆盖全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群体”。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贴近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这一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党史学习教育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下,不仅要学习党的历史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高校思政课作为专门地、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学习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根据不同内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展开学习教育,以充分体现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2. 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政课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一大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例如,中国共产党早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先后开设“党的建设”“联共(布)党史”“中共党史”等课程。1964年10月,中央宣传部、高教委、教育部发文规定“中共党史”成为“今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3](P51)2005年2月,在调整设置思政课课程时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019年8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重点围绕党史等学习教育内容设定课程模块。[4]

同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铸魂育人实效至关重要。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强调要做到“六个统一”。[5]这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为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基本遵循。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要在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中做到“六个统一”,立足实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5]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使高校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提升育人实效。

3.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将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特别是党的思政课建设史不难发现,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是党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一定程度上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就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史。因此,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新时代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将助力回答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具体而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明确人才培养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目标方向,引导学生从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6]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信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通过一系列实际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不断开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局面。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内蕴深刻理论逻辑

党史学习教育何以能够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弄清楚的前提性问题,亦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所在。进一步而言,党史学习教育之所以能够融入高校思政课,深刻的缘由在于二者目的相通、思想贯通、内容融通。

1.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目的相通

从目的来看,党史学习教育最起码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知识,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挥以史明智、以史育人的作用,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P11)的目标要求。即是说,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感悟思想伟力,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为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定“四个自信”;就是为了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坚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就是为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准备;就是为了发扬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概而言之,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7](P7)

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其目的从来都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可见,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铸魂育人目的上本质一致目标相通,二者均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2.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思想贯通

基于思想看,党史学习教育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历史学习教育,这种政治属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指导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思想武装上,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把握其思想精髓、精神实质与理论品格。为此,党史学习教育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8]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党成立100年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高校思政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集思想性、政治性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上好高校思政课,同样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9](P40)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指导思想上根本一样,相互贯通,二者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3.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内容融通

就内容而言,党史学习教育涉及的方面十分丰富而广泛,既涉及党的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又涵盖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历史思想、历史精神等。主要内容包括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节点等历史知识,党的奋斗创造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党在实践中创新的理论成果、铸就的伟大精神、锻造的崇高品格等。这些内容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其内容与党史学习教育实质上是融通的。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主要讲授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讲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涵盖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主要讲授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塑造的优良传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讲授党治国理政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主要讲授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创造。其实,从内容融通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政课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就是通俗化、具象化的高校思政课。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选择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项系统的实践活动,要实现铸魂育人根本目的,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目标要求,需要选择有效路径,即以课堂主渠道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以网络主阵地推动融入的技术创新,以实践平台谋求融入的丰富多样,以教师主导性确保融入的质量上乘。唯有如此,才能显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价值。

1. 以课堂主渠道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P11)课堂教学就是用科学理论教育人、培养人,就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发挥着筑牢学生理论基础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清楚、讲透彻关于党的历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

基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目标要求分析,课堂主渠道亦是达到“学史明理”知识目标取向的必然路径选择。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百年光辉历程“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1](P9)“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P13-14)的历史真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2](P13)的科学真理,引导学生更加坚定政治认同,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这当然离不开课堂主渠道的路径作用。

同理,高校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门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以夯实理论根基时,必须结合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分析解决各自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成功秘诀,以及对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实践探索;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一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主要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发展,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并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确立并坚定的理想信念,孕育和铸就的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2. 以网络主阵地推动融入的技术创新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极大地改变媒介形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以其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即时性的信息传播优势和特征,深刻地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与创新。在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背景下,网络亦成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延伸补充,成为承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重要平台阵地。因此,基于课堂教学主渠道,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然要以网络平台为主阵地,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法,推动融入的技术创新。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技术创新,既是信息技术方法层面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观念层面的变革。在观念层面,要树立“党史学习教育+互联网+思政课”的思维。以互联网为中介,突破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空限制,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方法层面,要搭建网络平台。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校园专题网站,通过打造集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平台,增强学生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思政课课堂,通过构建党史学习教育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要搭创党史学习教育的自媒体平台,通过把党史知识、党史理论融入QQ、微信、微博、贴吧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社交媒体,增强学生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3. 以实践平台谋求融入的丰富多样

高校思政课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说服学生、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培养人,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5]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人。这种独特性就决定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主渠道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以实践平台谋求融入的丰富多样。

再从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务求实效要求,以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践履知行合一目标取向考量,实践平台也是谋求融入的深入性、检验融入的实效性的必然路径选择。即是说,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更好地达到“学史增信”的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2](P2)的翻天覆地史,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能更好地达到“学史崇德”的道德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2](P8)的伟大建党精神和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精神动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3]能更好地达到“学史力行”的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履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用奋斗的青春书写精彩人生,将自己的人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紧密相连,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第一,创建校园实践平台。要凭借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革命领袖诞辰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等具有红色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开展各种党史学习教育纪念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以多种形式举办主题诗颂会、读书会、报告会、英烈故事展演,举行主题党团日学习活动;创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师生中、社区里开展宣讲;利用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引导学生上讲台讲党课、讲党史。凭借一揽子校园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感悟党的思想精神。第二,借助社会实践平台。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之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瞻仰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革命领袖故居等教育实践基地。借助这些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切身感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4. 以教师主导性确保融入的质量上乘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5] “教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5]在铸魂育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融入的质量是否上乘。教师理想信仰坚定、学识才干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学生就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受益。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需在以下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

第一,要坚定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立场。党史学习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首先自己做到信仰信念坚定、政治立场鲜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把党的历史讲深讲透,帮助学生入脑入心,引导学生坚定信任信心。第二,要厚植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厚情怀。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有深厚情怀的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党史既要用理论说服学生,更要用炽热的情感打动学生,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家国、传道、仁爱情怀,以深厚情怀感染、滋润学生成长成才。第三,要建树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思维。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简单地照搬历史、重复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历史自觉,走向未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学习党史,知史明智、以史鉴今,用历史思维分析当今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第四,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宽广视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讲好党的历史,必须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党的历史同世界上其他政党的历史,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联系起来,在古今中外比较中讲好党的历史。第五,要树立服务高校意识形态的先进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驳斥历史虚无主义,主动回应和澄清意识形态领域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坚决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第六,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育人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学党史、讲党史中丰富知识学识、筑牢理论功底、提升思想境界,淬炼高尚人格,努力以自身人格魅力提升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持久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邓小平文选,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中共中央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N].人民日报,2021-02-271.

[9]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3]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责任编辑:陈    娟

版式制作:陈镇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